导航

教育教学
Education

求索 | 请看石室地理人“三新”背景下的《地貌》解读 ——我校地理组圆满承办成都市高中地理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活动

  • 2022-11-24
  • 来源:课程教学中心

2022年秋季开始,四川省开始全面推进“新课程、新教材、新高考”的教学改革,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成为现阶段教学的关键目标。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,20221125日,成都石室中学地理教研组团队唐睿、张燕明、邹语佳三位老师,勇于实践,深入研究, 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“三新”背景下新课标、新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报告。

图片1.jpg

 

《常见地貌类型》解读及教学建议

唐睿老师以地理课程的学科价值为起点,明确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。基于课程价值和培养目标的导引,她从宏观对比新旧课标和微观解读章节课标两个方面解读课标,对现行人教版新教材及其他版本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,并以此提出本节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建议。

本节如何更好开展教学?她提出重视概念教学、加强描述方法指导、科学创设情境、采用问题式教学、基于情境的案例教学、地理美育、人地关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。提供地理图像、视频、模型、地理信息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素材,设计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,如地理实验、绘图、模型制作、野外考察、实践作业等,为本部分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的达成、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参考。

图片2.jpg

 

《常见地貌类型——喀斯特地貌》课例展示

地理教研组团队基于对新课标的分析解读,整合新教材内容和多元课程资源,构建了“先赏、后析、再探”环环相扣的教学思路,“赏”喀斯特地貌的类型与景观特征,在野外观察受限的情况之下,以真实地貌的景观视频和图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,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貌特征,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。“析”喀斯特地貌分布与形成原因,通过地理模拟实验,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、动眼、动脑,观察现象、推到结论、科学推断形成原因,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。“探”喀斯特地貌山区的经济建设,以区域发展的实际案例,学生通过评价区位条件,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,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,同时,一定程度上认识国家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,增强民族自豪感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,张燕明老师循循善诱、深入浅出,学生在领略欣赏祖国山水大地壮美的同时,在问题情境中不断探索,提高问题分析解决能力,提升地理核心素养。

图片3.jpg

 

《地貌的观察》解读及教学建议

邹语佳老师提到本节内容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,她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编排逻辑的分析,并对标学业质量标准进行了水平分级;然后从野外观察和室内观察提出了可行性教学建议,并用星图地球app虚拟现实技术做了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以古蜀人选址从“岷江上游河谷-成都平原-成都平原台地”作为情境贯彻整个课程。无论是野外还是室内观察,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同时,更需要学生懂得观察的目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要达到因地制宜,人地协调才是最适合的平衡状态。

图片4.jpg

 

《问题研究》解读及教学建议

张燕明老师对《问题研究》的解读,从“为什么开展问题研究、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、教学活动的实施建议”三个方面展开,本章《问题研究》主题为“如何提升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”,聚焦地理必修1模块的自然地理实践、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内容,是对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培养的回应。问题研究的主题契合精准扶贫,关注中国南方喀斯特范围内的连片特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,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。在教材编排上,与03版教材和现行其他版本教材进行了比较,分析了问题研究在本章的地位,重点分析了教材图文系统。考虑到学校、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,结合课时的安排,提出了三项教学实施建议: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分析,课堂汇报问题研究成果;结合教材素材,发掘典型案例,开展问题式教学;整合教材资源,打破章节壁垒,教学置前或置后,为教学实践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。

图片5.jpg

 

路漫漫其修远兮,“三新”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已经拉开序幕,感谢成都市地理教研员杨远双老师的指导,感谢地理教研组的团队合作、精心打磨,我们将继续加强研究,依托新课标、新教材开展扎实实践。


热门新闻